爱如潮水1高清视频韩国 张马路村民俗记忆馆:乡愁记忆与乡村振兴的深度交融
近日,位于岷县寺沟镇张马路村的民俗记忆馆举行了新址搬迁仪式。这个承载着乡愁记忆和农耕文化的场所即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,也更好地展示了乡愁记忆,传承着农耕文化,助力乡村振兴。
夏日,走进寺沟镇张马路村,从高空俯瞰整个村子,宛如一幅天然的水墨画,让人流连忘返。在古朴与现代建筑的结合中,阳光洒落在刚刚落成的民俗记忆馆上,散发出一种沉稳的光泽,仿佛在诉说着村子的变迁和岁月的沉淀。
岷县寺沟镇张马路村村民 李平安: 保存这些东西就是留个纪念,给下一代人说这些东西是先辈们用过的。小时候生活很艰苦,相比之下现在都生活的很幸福。
初见民俗记忆馆,让人陶醉于这里的古老与宁静。展品从多种角度、不同层面真实地反映了张马路人“衣食住行用”的历史变迁。看着眼前一件件陈旧又熟悉的老物件,村民丁彩娥陷入了深深地回忆,眼中不禁泛起了泪花。
岷县寺沟镇张马路村村民 丁彩娥: 我们小的时候连拌汤都喝不上,给孩子们留一口青稞面馍馍,大人就拿的剩饭和拌汤去地里干活。现在我们家里车也买了,房子也盖好了,顿顿肉菜浓汤,天天像过年着了。
今年56岁的陈正贤是土生土长的张马路村人,17岁开始便跟着村上的老人学做剪纸,直到现在,他对于剪纸艺术的热爱没有丝毫退却。一张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他的精心裁剪下,摇身变为民俗记忆馆窗户上一幅幅惟妙惟肖、生动有趣的窗花。
岷县寺沟镇张马路村村民 陈正贤: 希望我们把这个剪纸工艺传承下去,有更多的爱好者,把这个剪纸学好、做好。
张马路村民俗记忆馆始建于2020年5月,作为全县最早建成的一批民俗记忆馆之一,张马路村在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之后,把过去农耕文明中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生产工具、服装、器皿、手工艺品等收集起来,建立起村级“博物馆”,让群众望得见山、看得见水、记得住乡愁。
近年来,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,张马路村群众的致富路越走越宽,而这个承载着乡愁记忆和农耕文化的场所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,通过多方筹措资金,民俗记忆馆面积从原来的68平方米扩大到现在的140余平方米,陈列的物品也由原来的不足百件增加到现在的540多件。
岷县寺沟镇张马路村党支部书记 吴关平: 文化强则国强,少年强则国强。其实这些东西的价值不大,但是它的教育意义非常大。回顾老一辈人的生活方式,才能知道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怎么得来的,忆苦思甜,教育下一代人更好地努力。
一座民俗馆,寄托了着张马路村群众浓浓的乡愁和记忆,见证了他们从吃不饱、穿不暖、上不起学到脱贫致富、奔上乡村振兴道路的艰难变迁,也激励着后辈子孙学习先辈们不怕吃苦的优良传统。
全媒体记者:李自强 张富强 季亚茹
|编辑:达拉草 |责编:郭子静
|编审:马爱军 李卫俊 |监制:邓 强爱如潮水1高清视频韩国
岷县寺沟镇记忆馆张马路张马路村发布于:北京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